昨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對3塊各1畝左右稻田機收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表示,這個產量創下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要知道,江蘇沿海地區有大量鹽堿地,很多都具有類似的種植條件,耐鹽水稻的高產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可以說,鹽堿地水稻的高產為明年糧食增產提供了一大契機。
我國正是因為有了袁老這樣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農村從業者,國家才能在疫情期間國際糧食減產的大趨勢下,夏糧早稻大獲豐收。一些高新技術企業也竭盡所能,自主研發糧食機械助力農業生產,為人民溫飽、國家富強貢獻力量。安徽神健就是一家這樣的公司,公司以生產經營清理篩等糧食機械為主,尤其是環保谷物風選振動一體篩,能夠根據物料顆粒大小的不同,給每層篩面配備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篩孔,對物料進行快速篩選,分離細碎谷物和細微雜質,保留飽滿谷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