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向國際社會全面介紹了中國的糧食自給能力、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和貢獻、糧食支持政策、糧食市場開放等問題。糧食清理篩
廣積糧 如何保障?
過去很多年,國際上關于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問題,不是只有一個兩個人問,其實有很多人都在問,那個時候大家對中國糧食安全的擔心非常多,但這樣的擔心已經得到了現實的有力回應。中國人一般遇到一個人會問“你吃了嗎?
”,為什么?吃很重要。但到今天,見面還這么問的現象應該說越來越少,說明什么?這個問題真的在走入歷史了。
盤中餐 如何更好?
雖然目前糧食安全形勢確實比較好,但是,我們的耕地就這么多,我們的水資源就這么多,而我們的糧食需求還呈現剛性增長態勢,飼料用糧、工業用糧都明顯增加,同時,糧食消費結構提升,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口感更好、質量更高的糧食產品。
消費形式、消費環境在變,糧食安全的定義也會隨之而變,我們勢必會面臨新的挑戰。尤其是隨著開放程度加深加大,對糧食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情況需要的是成體系的糧食安全保障方案,這也正是白皮書系統部署中國糧食安全發展戰略的背景。
綜合這些來看,我們的糧食安全仍然有持續提高的需要,而農業的科技安全肯定是糧食安全里面非常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科技保障,沒有農業科技的安全,糧食安全從長期來講就有后顧之憂。所以集中到一點,過去靠科技,以后更要靠科技,我們在整個科技層面的提升空間還非常大。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姜楠:現在糧食生產不光涉及到生產環節,還涉及到糧食流通、加工、貿易、銷售等各個環節,這也是糧食產業鏈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扒谷機
)
著眼未來,整個糧食產業不能僅僅集中在糧食生產保障上,還要從更大視角,從全產業鏈的角度發力,既要保證有足夠的糧食產業和庫存,還要保證現代化的糧食流通能力和全產業鏈的掌控能力。
我們糧食安全本身是有保障的,但同時也存在短板,比如農業科技層面跟農業科技發達國家相比,肯定還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跳出產業層面,過去搞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下一步要從農業大國變成農業強國,體制本身其實也存在很多挑戰,同樣也需要在制度設計上下大力氣。(振動清理篩)